我曾经是个不合格的父亲
来源:温州瓯文家教网 日期:2011-12-12
我的女儿我自然喜欢。可我很少陪她玩,有时急了还揍她一顿。
那一年,女儿才5岁。一次,妻子外出办事,我在书房写作,女儿在卧室玩耍。过了好长时间也不见女儿出来,我有些不放心,叫道:“冉冉,你干什么呢?过来。”女儿答应着却又磨蹭了一会儿,才慢慢走到书房来,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我一看便明白了,她准有个小秘密。我问:“你在屋干什么了?”可是,她什么也没回答,轻轻咬着嘴唇。父亲的权威受到了损害,我提高声音再次喝问:“说!你刚才干什么?”见我发怒,她恐惧地哆嗦了一下,但依然没开口。我顿时怒不可遏,三两步冲到她的面前,一把拖转了她的身子,朝着她的屁股狠拍起来。我手重,打得她哇哇大哭。我当时的面容一定很凶恶,女儿毕竟胆小,抽抽噎噎地回答:“我怕说了你打我,才没敢说的。”“你说吧,说实话爸爸不打你。”从女儿的坦白中我知道她刚才一直在观赏妈妈的化妆品,试穿妈妈的衣服。我固然不赞成孩子化妆,但对孩子爱美之心的萌动,是非常理解的。此时,适当的点拨与引导比什么都重要,我却用巴掌教训了她。我后悔不迭,我知道,这次开导女儿的实际效果,绝对打了折扣。
迁入北京安贞西里后,我对附近有一座中国科学技术馆十分满意。一个星期天,女儿兴致勃勃地跟我来这里参观,可她胆子太小,轻易不肯动手试验,令人有些失望。我的怒气又升腾起来,甩开她大步离去,一边呵斥她:“别的孩子都敢玩这动那,你怎么这么胆小?你什么都不敢,长大想成个废物吗?”一气之下,我说了许多禁忌之语。后来,我痛心地发现,女儿再也不愿意来科技馆了。至今,我都在寻求机会消除这一障碍,但拆除障碍远比设置障碍困难。
我不是一个好父亲。
夜深人静,我常常陷入反思。有一天,我说:“冉冉,今后爸爸不打你了。如果爸爸打你,你就提醒爸爸一下,好吗?”女儿高兴地“哎”了一声。果然,我克制了相当长一个时期。有时,刚要发怒,女儿赶忙提醒道:“爸爸,你不是说不打我了吗?”我放下了手,怒气未消,问:“那你犯错误怎么办?”“你和我讲道理呀!”“你听吗?”“听呀!”女儿说服了我。
在不少时候,孩子比大人更讲道理。打孩子收到的教育效果只是表面、暂时的,实际会增加教育的难度。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信任感和亲切感,是教育最重要的情感条件,打和骂恰恰破坏了这一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