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金华发生的高二学生徐力杀母案曾震惊全国。徐力学习时好时坏,妈妈让他一定要保持在前十名。一天,电视上转播足球赛,徐力刚要打开电视,妈妈就说,你就知道看电视,学习能好吗?
十七岁的孩子正是青春期,火“腾”地一下就上来了。徐力顺手抄起家里的木榔头,对着妈妈的脑袋砸过去! 表面上看,徐力杀母只是一起很偶然的案件,实际上却存在着很多必然因素。母亲不能以平常心来对待孩子的选择和孩子的实际能力,事事都想控制孩子,不尊重孩子的人格。最终酿成难以挽回的悲剧。 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女孩子,有一天没来上课,同学们很奇怪,她学习这么好怎么不来上课?老师解释说她爷爷去世了。只听见全班一片欢呼声:她爷爷可死了!为什么会这样?孩子们觉得,她数学老考第一,因为她爷爷是数学教授。现在她爷爷死了,我们可以超过她了。老师听得毛骨悚然,这是一群孩子呢,还是一群小狼在嗷嗷叫? 在许多发达国家,学生很容易进入大学,因为高等教育发达,而我们国家大学的毛入学率仅在19%。如果只以考进大学为成功的标准,享受“成功”果实的将只会是少数的家庭,绝大多数的家庭注定要成为失败者。 如果父母们拥有一颗平常心,尊重孩子的选择,给孩子一些回旋的余地,其实孩子会生存得很好。 女儿小时候,我和她妈妈也曾经让她学钢琴,但是后来我女儿不愿意学习,我们没有再逼她一定要练,女儿也从此得到了解放。我女儿考上了复旦大学,是我没想到的。即使她只考上了大专,哪怕没考上,我们做父母的也不会责怪她。 女儿对于学习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她在进行中日少年勤苦状况对比调查之后,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中国中小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勤苦态度,既让人欣慰,也让人担忧,因为学习时间过长,并不一定是好事。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学会求知最重要最稳定的内在动力是认知需要,即自觉自愿地学,充满愉快与成功体验地学。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强烈的认知需要,才能真正做到终身学习,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因此,只有将学习压力变成学习动力,将升学考试的需要变为认知需要,中国中小学生勤苦学习才会成为真正的优势。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发展道路。作为父母,千万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孩子就是孩子,父母不能代替孩子,让他们选择自己的路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