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快乐中更容易提高。温州家教网www.wzqidian.com 和大家分享以下这篇文章。
成功在于选择。天才就是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而蠢材则是选择了最不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在我家,有一架钢琴,她像一位高贵而失声的公主,寂寞地伫立在客厅一角。多年来,成为我心中隐隐的痛。 1987年春,女儿刚4岁多,她爱说爱笑爱唱歌爱跳舞,一听到音乐就会跳起来。当时,我的第一本书刚刚出版,扣税后收到1837元稿酬,几乎是从未有过的一笔大收入。我们倾尽所有,托人买回一架钢琴。天真好奇的女儿充满惊喜,总在钢琴那儿弄出一些声响。刚开始,女儿既紧张又兴奋,挺快就掌握了简单练习曲的弹奏方法,回到家里也愿意练习。然而,随着进度加快,女儿感到了学琴的难度,不大愿意去老师家,也不再主动练琴。这完全是正常现象。我们却犯了急躁的毛病,总训斥孩子不努力,怕吃苦。结果,加重了孩子的恐惧心理,分散了已经较弱的注意力。一天晚上,劳累了一天的妻又带女儿去老师家学琴。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女儿没记住上节课的要领,一上琴难免错误百出。那位中年女教师表示了明显的不满意,敏感的女儿愈发战战兢兢,更难达到新课的要求。回到家,女儿被扯到琴凳上,在妈妈的厉声训斥中,不知所措地弹着琴。我清清楚楚地看到,一颗接一颗的泪珠从女儿的脸上滚落下来,摔碎在象牙一般白洁的琴键上。我们无可奈何地走向了失败。 1996至1997年,我们做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课题,特邀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心理学博士周海宏先生,剖析了儿童学乐器中的有关问题。我们的调查表明,约50%的独生子女学过钢琴等乐器。同时,中央音乐学院对3295名琴童做的调查发现,40%的父母在孩子学琴时批评多于鼓励,使琴童比一般孩子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 我发现:在学琴过程中父母始终都要尊重孩子的兴趣与选择,坚持“欣赏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的原则;业余学琴不可走入专业化的误区。 十几年过去了,女儿酷爱读书,喜欢写作,却依然不愿弹钢琴。问及童年学琴的感受,她脱口而出两个字:“恐怖!”她又说:“没学会钢琴是个遗憾,但没有失去自由值得庆幸,它给了我选择与发展的机会。”从那时起,我选择了多让孩子自由体验的发展之路。
专业做教育,用心做服务! 本文由温州家教网www.wzqidian.com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