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教海豚打字吗?


来源:温州瓯文家教网 日期:2012-12-14
 温州瓯文家教网www.wzqidian.com 和大家分享一篇文章。  

 

让我们看看下面这9项由心理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而得的加强行为训练原则:
一、   必须处于愿意学习的情况中才能学习。
驯兽师从不在动物疲倦、生病,或是别的不愿学习的情况下训练动物,受训练的动物愿意接受教训时训练才有效。
一位心理学家在一次饶富趣味的实验中,记录下猫脑的活动记号,这些记号显示声音进入听神经传至大脑。每当在猫耳附近弄出声音时,即显示出猫脑神经有所改变,可是当实验者用玻璃瓶装了几个活老鼠放在它面前时,再弄出同样的声音,脑神经却不再有变化。——猫已听不见在先前可以听得很清楚的声音了,声音传不进它的神经中枢了。
我们太常常在孩子不能学习的情况下教训孩子了。想想我们当孩子因犯错或家庭变故痛哭之际所给予他们的教训!—小吉刚刚因用积木打了妹妹而挨了打,他还在嚎啕大哭,妈妈却选了这时机来教训他:“如果妹妹用积木打你你将感觉如何?难道你不能学着体谅一下别人?”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摄取到下面的教训:在孩子疲倦、发脾气、惊恐、烦恼,或别的不愿学习的情况下,不能教训孩子,孩子不能学习时教他,是愚蠢的。
二、   要求不要超出学习者的能力。
驯兽师是实事求是的,他们知道可以教海豚跳火圈,也知道不能教海豚打字,故从不试着教它打字。
你说这是多浅显的道理,可是想想我们做父母的设法教给孩子的那些孩子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在9个月就训练大小便、要求两岁的孩子在餐厅里安安静静地坐着,要求4岁的孩子有礼貌懂规矩、要两岁的孩子象5岁的孩子那样服从、……数不胜数的要求,岂不都是教海豚打字?
父母们所以这样做,只是由于缺少了解。他们不了解孩子在各种发育阶段的特征,往往对孩子做出过分的要求,这也就是何以带第二、第三个孩子时带得比较成功。
三、   非万不得已,不用处罚。
   关于这一点,我们当然需要实际一点。如果你两岁的孩子一次再次地跑到街上去,你好象别无他法,只好求助于处罚。在屁股上重重地打几下,直到他不再作这种危险的行为为止,你必须使他学会这种判断力。不过,大体上说来,有很多事,我们可以不用处罚而教会他的。
何以要避免处罚?因为处罚只是暂时性的压抑,被处罚的行为不会永久性地消失地减弱,一旦压力变弱了(势所必至),行为必会再犯。
心理学家曾以白鼠为实验,训练白鼠在取食物时必须按笼中的一平面,然后在平面上通电,使它一按就会过电,几次以后,白鼠不再按平面了。不过,待它太饿了时,就又去按了。这表示按平面的行为只是暂时被压抑住,待处罚停止,白鼠又象根本就没发生什么一样地,照按不误。
还有,当我们处罚时,也就是在教学习者怕我们、恨我们,除非万不得已,谁愿意教孩子恨我们、怕我们呢?这也是我们所以主张尽量避免处罚的原因之一。
再来,每当老师处罚学生时,他就成了一种反剌激,就象上面所说的触电一样,学生会避免与他及所学的事物接近。
我有个物理博士病人,他很迟才从事这一门学问的研究,得博士学位时年龄也不小了,何以?应该追溯到小学三年级初与科学接触时他名之为“李子脸”的一位老师,他还记得李子脸老师那薄薄紧紧的嘴唇、阴郁的脸,及她对待学生那种恶劣、卑鄙、讥讽的态度,对于表现不理想的孩子,她总是说些蔑视的话,或引为笑柄。由这样一位老师为他启科学之蒙,也难怪他一直不愿与科学接近,直到大学还避免选科学的课程。
四、   希望孩子停止某种不希望他们做的行为时,可用“不理睬”技巧。
心理学家在希望小动物不做某行为时,只消不再加强就行了。如果他用食物来奖励白鼠按板的行为,当他希望中止按板行为时,就停止给它食物,迟早必会见效,对孩子也一样。
一个4岁的孩子,在外面学会了句“三字经”,他跑回家来试试看,怎样?有没有得到加强?当然!他母亲必定大惊小怪,烦恼万分,而这种表现实际上正加强了他说这3个字的行为。
如何才能停止这行为?不要加强就行了,假装没听见,或假装没什么,迟早孩子会发现这3个字并不会使母亲烦恼,也就没劲了。
五、   加强行为必须有鼓励。
对动物,食物就是鼓励。对孩子,你的爱与关怀就是鼓励。为了使你的爱与关怀成为真正有力量的鼓励,你必须使孩子觉得与你在一起很有趣、很愉快才行,你需要纯粹为了好玩与他们玩一会儿,使你的孩子愿意与你在一起,认为与你在一起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报偿,是一种奖励。自问一下:我纯粹为了好玩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有多少?(对他毫无要求)如果答案是“很少”,那么你的爱与关怀很可能还不足以当作鼓励。
我有个17岁的病人,当他讨论到对父亲的感情时这样说:“在我的前15岁的岁月里,我实际上只有在星期日才见到父亲。他太忙了,根本没时间跟我在一起。现在,我有了问题,他又虚张声势地关心起来,陪伴我、带我到处去玩。他只是想解决问题,使我在学校里不再惹麻烦,可是,我的感觉却是:‘算了吧!老兄。前些年你到哪里去了?’”
我们必须与孩子建立一种使孩子希望得到我们的爱与关怀的关系。
六、   加强你希望孩子做的行为,不要理会你不希望他做的行为。
我有一个病人,有一次,无意间使他的妹妹失去继续写诗的勇气。——他在外县市读大学,读高中的妹妹寄了一首她写的诗,请他批评。他对所谓“加强心理”毫无所知,于是,他坐下来一行一行地批评起来,象这样:“这个词用得不错。”“这里太勉强。”“我喜欢这笔法。”“这里太糟了。”喜欢的不喜欢的一起写出来。结果他妹妹再也没写过诗,为什么?他那些否定的批评使她泄气了。
按照加强心理的原则,他该如何处理呢?他应只说他所喜欢的部分,(诚实地)那些应该改进的地方不要去理它,这样,他的关心与称赞会使妹妹的写诗行为得到加强,她会继续写下去的。
也许你会想:“学校里的老师很少这样对待学生的。他们都是不只称赞好的,也同时指出错误。”的确如此,这可说是一种不幸事实上,驯兽师在教学法上比很多老师都高明,这也就是何以这么多父母在教孩子追求他们希望其追求的目标时要费这么大的劲了。我们的老师未曾运用这最基本的教学原理,当我们在教孩子时没有榜样可学,也就重蹈覆辄了。
七、   时时鼓励节节加强,不要等到孩子在达到目标之后才加强。
我所治疗的病人中有个9岁的男孩子,他在学校里经常打人,公民一科得“F”。当他初来我的诊所治疗时,每月总有十来次闹事,经过3个月的治疗,每个月大约只有一两次闹事了,可是公民科还是得“F”,老师的解释是:“我没法不给他这么低的分数,因为他还有闹事的事情发生。”
这真是最最错误的看法。这也就等于对这孩子说:“当你完全不打人了,我才能奖励你。”她忽略了对他缓慢的进步也应予以鼓励。
小男孩当然气得不得了,索性不管了。他曾经在我的协助下努力过,努力改正打人这坏习惯,他说:“变好对我又有什么好处?这一个月我只打了3次人,可是仍然得了个大‘F’!”就心理学的观点来说他是对的,他的进步并未得到奖励。
不管你的孩子是在学阅读还是骑脚踏车,还是学乐器,还是学礼貌,还是学不再打人,都一样,只要有进步就要称赞,每有好表现就加强.
如果留心,总可以找出个理由来称赞孩子。有一个读幼稚园的孩子,班上的老师与小朋友都怕他,我们挖空心思想找个什么理由来称赞称赞他,以领导他走上正途。
终于被我们找到了。有一天,在休息时间,他碰巧安安静静地休息,(很可能是夜里闹够了,现在困了。)老师抓住这机会,当场宣布:“赖瑞,你今天休息得最好。”当他妈妈来接他时,他骄傲地告诉妈妈:“老师说我今天休息得最乖。”第二天,他又乖乖地休息了。
当孩了乖顺有礼时,我们往往不加注意。(他们没有烦我们,我们就不予理会)这也就是说我们对他的好行为不予加强。可是,当他们不乖了时,却立即注意到,这也就是说对其不当的行为立即予以加强。处方是多花点精神来奖励孩子乖顺的行为,如果你的孩子是个粗暴不驯又闹翻了天的男孩,这点尤其重要。在他安静地玩着时,不妨走过去摸摸他头或搂搂他,说句类似“有时安静地玩玩也非常好,对不对”什么的。
八、   在训练初期,对每一合乎要求的表现都要称赞加强,可是待学习已经上路,加强不妨疏一点。
你不必对他每一合乎要求的行为表现都予以加强,一个忙碌的母亲很可能没这么多时间,称赞的次数疏一点,仍然可以帮助他走向目标。
九、   安排一下,使他一开始学习就有成就。
开始时先做容易的,难的待有以后慢慢来。我在教我4岁的孩子时就是这样办的。譬如说,有一天当我和10岁的儿子下棋时,他也要下,当然我答应下一盘与他下,可是你曾与4岁的孩子下过棋吗?那些严格的规定就一个4岁的孩子来说是太难了一点,可是他是那么盼望着与爸爸下棋!
我怎么做?怎样使他与我下棋的行为中获得成就感?很容易,我采用了4岁孩子可以遵守的规则,在棋盘上随便走,他走一子,我走一子,我又帮他吃了我几个子,不久,棋下完了,他胜利地跑到厨房告诉妈妈:“我赢了爸爸!”——我帮他在学下棋这行为的初期有了成就感。
如果我会魔术,能使所有的父母都采用我上面所列出的9项原则,他们必会减少很多管教上的困扰,而带起更快乐、更具自信的孩子。

 

专业做教育,用心做服务!  本文由温州瓯文家教网www.wzqidian.com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