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罚孩子的原则


来源:温州瓯文家教网 日期:2012-12-19
温州瓯文家教网www.wzqidian.com 和大家分享一篇文章。  
  上面我们谈到孩子犯错可用自然的后果处罚,而自然的后果需佐以人为的后果(处罚),而所谓人为的后果应遵守下列各项原则:
一、   人为的后果应前后一致。
同样的行为应有同样的后果。如果孩子第一次用蜡笔画墙壁被罚3天不准用蜡笔,第二次同样的行为却只是纵容地笑笑就算了,孩子将永远没法正过错。
二、   犯错必须立即处罚。
处罚的时间越近效果越好,时间拉远了,孩子可能不易与过错连结起来,如果孩子上午犯过,就在上午得到处罚,不要等到下午爸爸回来再处罚。
三、   以剥夺其权益为处罚时,时间不可太长。
罚一个5岁的孩子一个月不看电视是不合理的,到那时处罚已经失去作用,他不会想到改正错误了,罚他几天不看电视倒是能促其改正错误的有效方法。
四、   不要罚的太残忍。
不要因孩子犯错而剥夺掉他已盼望了很久很久的权益。象生日宴会啦,去远足啦等。这种处罚对改正错误上没什么帮助,只会形成孩子内心的敌意与报复心。
五、 处罚应与行为有关。
象孩子用蜡笔画墙就罚他3天不用蜡笔,就是与行为有关的处罚,孩子会觉察此关连而觉得处罚很公平。
如果我们能完全用积极的加强训练原则来管教孩子真是再好没有了。不幸的是大多数的父母都没法办到,那在处罚时,应尽量做到合理有效。              
六、给孩子一个可行的标准。
如果我们整天跟在妈妈与孩子屁股后面,我们将发现很多妈妈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跟孩子说:‘‘不要做什么!’’我认识一个木偶戏班的班主,他很懂儿童心理,这也就是他的节目何以如此受孩子的欢迎。在表演中,有一段是一个木偶骑在马背上,而班主告诉孩子说:“请大家不要说‘吉得普’,因为马一听见这几个字就要跳起来,把木偶摔下来。”话还没说完,孩子们已经叫起来了:“吉得普!”许多妈妈看到自己的孩子这样常常觉得奇怪而且懊恼,殊不知这正是儿童的正常心理。所以,我们日常教训孩子的用语应尽量避免用“不要怎样怎样”,而改为“要怎样怎样”。譬如说不要孩子丢沙子,可说:“沙子是玩的,不是丢的。”
七、 明智地处理危险的情况。
就一个学前儿童来说,所谓危险情况是:过马路、火、开水、刀、毒品等。如果善于利用环境的控制,许多情况是不必担心的。——如果后院有篱笆围得好好的,就不必担心孩子跑出去,如果所有的有毒药品都放在他够不到的地方,当然不必担心孩子中毒。
不过,环境控制的再好还是不够,而在不使之生惧意的情况下教给他应付危险情况的方法倒是极为明智的,在不太危险的情况下,让他吃点小亏,也是教他日后小心点,多听你劝告的办法,保护得太周到,使他从没有机会尝尝自己行为的后果,反而是最危险的。
    譬如说“火”,在孩子的能力能够处理时,就教给他使用火柴的方法倒比严禁他接触火柴要好,如果严禁他接触火柴,他可能就由于你禁止而更想玩。
上面所提出的7点对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象及自律上,会有莫大的助益。不过,当父母的还应了解哪些管教方法会削弱孩子的自我意象,妨碍其成为一个自律的人。
这些我们应该避免使用的管教方法,做父母的却常常由于不知道,或由于自己情绪上的困扰而使用过,如今我在这里列出,希望至少以后不要由于不知道而再使用它们。
一、   不要贬抑孩子。
我们常常对孩子说些这样的话:“你怎么会这么笨!”“你没有点常识?”这种贬抑孩子本身价值的话都会损及孩子的自我意象。
二、   不要威胁孩子。
威胁也会损及孩子的自我意象。我们说:“你再做一次试试看!”“你再打弟弟,看我不揍死你。”每威胁一次,都会使孩子对自己觉得不自在,都会教孩子恨我们。
威胁对孩子的心理影响不好,但不是说坚定的限制不好。许多母亲对这一点误解了,认为我们不应该对孩子说“不”字,其实大大不然。孩子离了谱就得管,就得给他个限制,即是需要以责打来使之就范也不必犹豫。不过,请不要事先告诉他,威胁是将来的事,而孩子是活在现在中。所以,威胁对改进孩子的将来行为没什么效果。
三、   不要贿赂孩子。
我所知道的最大贿赂是我一个少年病人的爸爸答应他的:如果在高中时代一直保持乙上成绩,他就可得到一部小轿车。这种贿赂有什么意义呢?它忽略了每一个阶段的加强鼓励,而孩子的学习不再是为了自我满足而只是为了那最终的奖赏。
如果你到市场上去,听听那些带孩子去买东西的母亲所答应给孩子的各式各样的贿赂。孩子七抓八拿,乱动架子上的东西,母亲绝望地说:“如果你不乱动东西,我就给你买一样玩具。”这在教孩子成为一个尊重别人的权利的自律之人上,有什么助益呢?
四、   不要要孩子答应以后怎样。
孩子犯了过错,母亲对孩子说:“你答应妈妈以后再也不这样做了!”孩子不傻,当然答应,可是,过不了半个钟头,又做了,母亲生气又伤心:“你答应妈妈了。”
五、   不要过分照顾孩子。
过分照顾孩子就会危及他的自我意象,就等于教孩子:你自己做不了什么,我必须随时在一旁,事情才办得到。大部分父母对孩子做事的能力都缺乏信心。其实,我们应该记取:孩子能做的事就不要替他做。
六、   不要讲来讲去讲个没完。
讲个没完会使孩子觉得:“你的了解力差劲得很,你最好还是听听我的。”下面两个例子可显示出小家伙们对大人这种讲个没完的作风的反应。——有个学前儿童问他爸爸:“爸,当我问一个小问题时,你为什么回答得那么罗嗦?”而另一个幼稚园学生依这种作风威胁他的玩伴说:“我要揍你,我要把你切成碎片!我要——我要——解释给你听!”
七、   不要过分纵容孩子。
许多父母所谓的过分纵容即“惯坏”孩子,追根结底,纵容孩子就是不敢对孩子说“不”,不敢坚持其限制,这使孩子感到所有的规矩都是橡皮做的,用力够大就可拉长。这在家庭这温暖的小圈子里或可行得通,可是到外面去就不行了。所以,过分纵容孩子就等于剥夺了他成为一个机警、独立、自律的人的机会。
八、   不要使用不一致的规矩。
如果做妈妈的在星期一觉得很轻松愉快,就让孩子打破所有的规矩;到星期二,孩子却由于做同样的事受到严厉的处罚。这种管教方法对孩子的影响就如同学驾驶时,星期一、三、五红灯是“停”,星期二、四、六又规定红灯是“行”,你能学好开车吗?孩子需要有个前后一致可以遵循的原则,使他知道何时该如何做。
九、   不要使用不合年龄的规矩。
如果你希望一个两岁的孩子象5岁的孩子那样服从,只有使他感到无能为力,及满腔对你的恨意。你强求于他的是他无力办到的事,而这对他的自我意象有极坏的影响。
十、   不要用导致犯罪感的管教方法。
这种方法是以语言或行动使孩子觉得:这样做是不好的,你这样做就不是个好孩子,母亲为你那么辛劳,牺牲了那么多,你怎能做这种事?——这对孩子的自我意象非常不好。
下次,如果你觉得想对你的学前年龄的孩子来次道德训话时,何不试用西班牙或德语或法语?那对他将与用他所了解的语言同样有效,而还可避免使他满怀犯罪感。
每天有上千上万的不以为然的字句由父母吐露给孩子,如果有录音机把这些话语录下来,再放给父母们听,他们也会为自己所对孩子所说的话惊骇不已。——道德训话、吼叫、责骂、取笑、叫浑名……什么都有!
遇到这种情况孩子们怎样?有趣的是他们采用充耳不闻的抵御战术,不过,要完全听不到还是不可能,他还是会将所有否定的暗示印在脑海里成为毁坏自我意象的力量。
口头上的训斥,在改变孩子的行为上效用很小,它唯一的效用即损坏孩子的自我意象。
如果不打算强制执行就别下命令。
这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母亲说:“不要爬椅子。”
孩子继续爬。
母亲说:“理查,我告诉你不要爬椅子!”
孩子没理会,继续爬。
母亲说:“听到没?我说不要爬椅子!”
孩子还是没理会,母亲也就算了。
——这有什么意义呢?只是教孩子不必理会她的要求或命令罢了。所以,避免这类否定的教育,如果你不能或不打算强制执行,就干脆别命令。
十一、不要坚持盲目的立即服从。
假设你丈夫对你说:“亲爱的,把手头的工作放下,给我倒杯咖啡,马上。”我相信你会觉得想把咖啡泼在他脸上。孩子们呢?当你要他立即放下他手头的事,做你要他做的,他的感觉可能与你的一样!
至于我们该给他一点事前的警告:“吉美,十分钟之内就要吃午饭了。”也可给予他们在服从之前嘟囔两句的自由:“噢!我必须现在就不玩了吗?”
立即的服从可是自我意象中掺入傀儡或专制体下的人民的成分,对培养独立自律的人格是没什么帮助的。
我们已经讨论过不少有关儿童教养的问题了,现在,让我们回头做个总复习:
你希望你的孩子成长为一个能够完全自己管理自己的人,也就是成为一个自律的人,可是,从学步期至少年期,孩子需要父母的管教以领导他走向自律的路子。
我曾为管教下的定义是:就父母来说,是教的过程,就孩子来说,是学习的过程,既然管教是一种教与学的过程,故与主宰动物与人类学习的心理学原则有密切的关系。
有些心理学原则对动物的学习跟对人类的学习同样有效,而我们做父母的最好对这些原则有相当的了解,并设法明智的运用,要不,在管教孩子上,将会遇到比驯兽师教海豚表演还要多的困难。
还有一些专为人类而设的原则,这些原则,我们做父母的也需要有相当的了解,要不,我们会使用那些注定要失败的方法,而使我们与孩子同样陷于挫败中。
如果我们使用以科学方法研究出来并证明有效的管教方法,自学步期至少年期的教育就可使他们成为一个完全自律的人,不再需要我们给他的管教。
如果我们学着使用有效的管教方法,避免有问题的管教方法,结果怎样?可以教出“模范孩子”来?我倒不希望,身为心理学家,我不怎么欣赏“模范孩子”。“模范孩子”并不快乐也不是自律的孩子,他是一个有豪华门面的孩子,在外表上,他被纳入一种人见人夸的模型里,内在却充满了情绪上的挫折,如果我们把一个学前儿童教得安静、有礼,从来不反抗、不听管教,总是高高兴兴地做大人叫他做的事,从不发怨言,对任何事任何人都无否定的感受,对性毫无兴趣,从不说谎,德行好、不自私、道德高,有良心、干净、尊重、有财产权……——这已经不是个孩子了,他已经成为一个小大人了。
管教归管教,我们千万别忘记“孩子就是孩子”。我最喜爱的一幅漫画是:一个母亲在街上拖着她的小孩子走,一面说:“别这样!你就象个小孩子!”不错,他是个小孩子,给他象小孩子一般活动的权利吧!
我们的管教方法应该将儿童的活力导于社会所赞许的方式,可是不能将更重要的、使孩子之为孩子的活力扼杀。
 
专业做教育,用心做服务!  本文由温州瓯文家教网www.wzqidian.com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