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三国


来源:温州瓯文家教网 日期:2012-2-26
温州瓯文家教网www.wzqidian.com 和大家分享一篇文章。  
曹操——
看完之后,完全爱上这个痞子王。刺杀董卓失败之后,他成长得很快,思想观发生了极大地转变。我估计他在逃亡的路上想了不少问题。从单纯的以为杀掉董卓就可以廓清天下到自己举兵整理河山,这真是一个质的转变。有的傻×一生都没有想清楚这个问题,老想着做掉大佬天下就太平了,老想着忠于汉室,忠于正统,连荀彧这等聪明的人都没有看透,可见这是一个重量级的问题。但我并不以为荀彧因此就是愚忠,就是老朽,反而他这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坚守令人动容。这世上,投机的人太多,坚守的人极少,我们没有资格去嘲笑。这也只能说每个人所理解的“道”不同罢了。像曹操在荀彧死后所感叹的,“可惜我们不是同道中人啊。”还是司马懿牛逼,一语道破真谛,“天下大乱,非董卓入京,乃大汉气数衰也。”所以,气数这东西很重要,凡事都有生命周期,到了那个点,垂死挣扎都没用。可笑,可叹,多少人看不透啊。
曹操看透了,曹操在那个时候就看透了,把那些世俗的所谓“汉贼”,“窃国”当做扯淡。所以他牛逼而其他人只能装逼,物极必反,装到为什么我眼中含满泪水,因为我装逼装得深沉的地步,那装逼就变成牛逼了。如刘备。继续说曹操。如果说曹操还有让人难以忍受的一点的话就是他的rp实在太低,口味重,有特殊嗜好属于个人生活习惯先不说,那句“宁肯我负天下人,不肯天下人负我”也太欠揍。在战争年代,在以命相搏换取生存的时代,道德存在么?哥窃以为是不存在的。为什么呢?战争就是最大的犯罪,何谈其他。人与人之间只能靠杀死对方来活命,讲道德不是搞笑吗?可惜中国传统观念比较诡异,觉得杀人放火算个鸟事,那是在争霸天下,但是你做了什么不符和孔夫子的纲常伦理之事,就觉得你死十次都不够。“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这就是中国的道德。说白了还是原始社会嘛,谁赢了谁就是老大,制定一切,输了就等死吧,再把你生前的事抹黑,实行几代奴化教育,把水搅混,到那个时候,鬼知道当时怎么回事,管你的政权正规不正规。所以,在那个年代,也别苛责什么道德不道德了,就那样,谁赢了谁道德,几千年来,莫不如是。
曹操可爱呀。无论是胸襟、气魄、见识都远远把同时代的人甩在后面。没有了所谓道德面子问题,他办起事来相当利索。他放下身段,礼贤下士,给足文人面子,笼络了多少谋士啊。说来文人挺可悲的,活那么一辈子,假装高洁,然后被一痞子一夸奖,一奉承,就死心踏地为他卖命了。传统文人就是那么一个矛盾的存在。曹操一辈子不称帝,务其实而不务名,真是干大事的人的典型代表。实业家就得这样。
曹操的谋略、管理才能都是数一数二。像司马懿说的,什么样的人到了曹操手中都能人尽其用。这些东西都被世人说的太多,不想再说。令我印象深刻的反而是曹操的通情达理。在临死前他说自己的那些妻子想改嫁的允许其改嫁。这再一次体现了他的胸襟,在古代礼法甚严的情况下,作为最高统治者能做出如此人性化的举动,让人怀疑这不是那个封建礼教吃人的社会。
总之,整个三国看下来,就觉得曹操取天下,那就是历史的必然,他就是为这个乱世而生。
 
刘备——
        说实话,我真是不喜欢这个家伙。但我不得不对他表示钦佩。他的个人能力比之曹操差远了,但他也取得了三分之一的天下,因为他反曹操之道而行,打出了仁义这张牌。曹操那次在阵前看赵云在万军之中如入无人之境,感慨“刘备那厮为何如此运好。又得一虎将。”我想这不是刘备运好,是他打的牌好。他用仁义为名笼络了多少忠义之士。在曹操刘备论如何让天下大乱复归于治的时候,曹操觉得应用谋略、武力征服天下,刘觉得天下大乱的根源在于人心丧乱,当重塑礼法,收服人心。曹操后来说,他当时觉得刘备的想法迂腐,可笑,但今日才觉得此人奸诈无比。客观的来讲,我觉得刘备的仁能有用,是在当时天下虽乱,可却未达到礼崩乐坏的地步,天下士族的心还是很多向着大汉的,比如荀彧等。但如果天下真到了大乱的时候,我想仁是没用的。虽说得民心者得天下,但是民心是什么呢?老百姓很简单,谁能给口饭吃,就跟谁。所以在这就是民心,而不是不能填饱肚子的忠孝仁义。只有用谋略、武力治理,天下才能安定,大家伙有饭吃了,再谈仁义收拢民心。所以,个人觉得刘备的仁多少有点中六合彩的意味。但他是真仁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刘备是一个演技派选手,对手给他贴的标签“大伪似真”、“大奸似忠”还是比较合理的。(虽然曹操有时也演戏,不过那是为了为了激励士气,是谋略,而刘备的作秀则是披着道德的外衣,让人看了就想抽丫的。)在乱世中想分一杯羹,又想保持住礼,无疑是做了婊子还想立贞节牌坊的想法。在刘备进军西川时,这两则的矛盾冲突最大化,到底是做婊子好呢,还是保持住原来的牌坊好?最后庞统成全了他(严重与三国演义不符,不过就照电视剧说),让他得了西川又不失仁义立身之本。到后来,庞统的死让他痛定思痛,决定严刑治川人,舍小仁而取大仁,用诸葛亮的话说叫做,我家主公为了振新汉室,也不怕是人把他看做不仁不义之徒了。言语之中,刘备遭受了多大的委屈啊,做出了多大的牺牲啊。Oh,人不能无耻到这个地步。
       最后关羽失荆州,告诉我们,家族企业还是很靠不住的。关羽有将才吗?虽然他有过水淹三军的谋略,但我觉得他还是不能叫做一个将,一介武夫罢了。我心中的将是赵子龙。刘备真有点成也关羽败也关羽的味道,当初靠关羽温酒斩华雄,名震天下,被曹操扶进十八路诸侯,开始了他的颠沛流离的创业人生,到最后关羽大意失荆州失去了可以争霸天下的重地。诸葛亮应该是最明白的人,可事情发展到这里,他也无可奈何,谁叫人家是兄弟呢。
  有人说看刘备要死不活的很烦。我却兴趣盎然。刘备还是有一套的。他颠沛流离、寄人篱下这么多年都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和追求,这种坚忍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大丈夫立于人世间,一生梦想,岂可轻弃!就算屡受挫折,也当百炼成钢,激流勇进,终有一日踏上巅峰,笑傲天下,才不负我满腔雄心,一身壮志!”是他的写照。
     再者,他的演技出神入化,装逼易,难的是一辈子装逼,还要装的深沉,这就是本事了。说到这里,刘备真的有心匡扶汉室吗?去救那个摇摇欲坠的大汉王朝?试想,刘备统一了天下,何以自处,把自己处心积虑奋斗一生的东西转手让给那个在深宫哭泣的汉献帝,他肯吗?他肯,关羽、张飞肯吗?就算都肯,那么献帝有能力治理一个由刘备一手带大的团队嘛?团队会服他吗?不服他,难保天下再次陷入大乱啊。君不见袁世凯死后的军阀割据吗?所以曹操说若没有他,不知天下几人称帝称王,绝非虚言。所以我们凭什么苛责曹操。这些问题,我不信刘备没想过,所以他还能那么真诚的打出“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口号,这份厚脸皮的功夫着实叫人佩服。
刘备堪称枭雄。
       三国看到这里,我有个很大的感触,中国这个社会名以上讲什么道德礼仪,可终究是个人情社会。人们判断人的标准不是说你品行多么端正,而是你对他有多好,哪怕天下人都臭骂你,只要你给人以恩典,别人还是会跟着你干的。如曹操。
诸葛亮——
 他不是人,是神。对于神还有什么好作评论的。不过高希希这般把诸葛亮塑造得儒雅、忧郁,倒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周瑜——
     “曲有误,周郎顾。”哇塞,我太爱周瑜了。文武双全,少年得志,英气勃发。要知道他挂掉的时候才36岁,可当时他早已是东吴大都督,并且在赤壁之战把曹操给打得仓皇而逃。那时曹操已经54岁,久经沙场,老油条了。周瑜仅34岁,当然诸葛亮年纪更小了,只有28岁。放到今天,我们很难想象一个30几岁的人成为一个国家的军队统帅,20几岁的人成为一个国家的最高参谋。
想周瑜刚出镜时,跟孙策在孙坚坟头比剑,那份英姿,从容,潇洒,让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真的叫做江东子弟多才俊啊。在小饭馆里,与孙策纵论天下,出计让孙策献玉玺脱身,之后共谋天下,其谋识,气魄早就就深深攫住了我的心。这是多少男儿梦中事,年少志啊。
大丈夫生于乱世,当提三尺剑,立不世之功。奈何死乎?
诸葛亮出现后的周瑜世界太小了,小得已容不下两个人。看到这里真是觉得悲剧。胸怀天下的人心中竟纳不下一个人。我想这多多少少跟他少年得志有关系。觉得不能比自己更有谋略的人,有,也要放开天下大业跟他一决雌雄。从这点上看,周瑜更像一个孩童,也许没有遭受过太多挫折的人心性都比较幼稚。像冰心前期的人生顺利,写出来的东西,那叫一个萌!张爱玲就不同啦。扯远了。怀有赤子之心的周瑜与刘备、曹操等争雄,还是太嫩啦。在我看来,要争天下,成大事,多多少少要丢掉点人性本初的东西,而周瑜敢爱敢恨,未被俗世抹灭真性情,岂能让人不爱。周瑜好像一部美好的文艺片,看起来美妙婉转啊。
周公瑾是个真男儿。
 
司马懿——
这货不是人,这货不是男人。我敢肯定这家伙绝对是摩羯座的。世界上有两种比较极端的人,一种人“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忍把浮名,都换了浅唱低吟”。诗酒人生,看中人世间的亲情、友爱,一种便是司马懿这种处处隐忍,小心谨慎,可以割却人世的一切享乐,抛弃一切情爱,人生的唯一目的就是成就他的功名伟业。司马懿太能忍啦。在他诈病赚曹爽的前一晚,他儿子看到书房中调兵遣将的父亲时,大惊道:“父亲,你不说病危了吗?”司马懿拍案而起:“我都病危十几年了。”在司马懿将曹爽踩在脚下的那刻,曹爽道:“司马懿你赢了,你用一天就夺了曹氏三代的基业。”司马懿道:“我挥剑只在这一刻,但我磨剑磨了十几年啊。”曹氏遗训:司马懿此人你不能不用他,但你不能不防他。可是只是个技术活,还是个非常高难度的技术活,曹操以为他会做,子孙也会做,哪里想到子孙并不会他这个技术活啊。
最最让人震惊的还在后面。为了监视司马懿,曹丕安插了静姝在他身边。后来司马懿利用静姝难产而死的时机装病危赚得曹氏天下。后来他交代自己早早识破了静姝这个奸细,并自己下药让静姝难产死掉以给自己机会,但自己却爱上了她。司马懿还有爱,令人震惊;常年在自己的枕边人身边谨慎演戏不露破绽令人震惊;爱上一个人之后为了大业亲手杀掉她令人震惊。做男人做成他那样,真叫绝了。这一切的一切需要什么,忍受孤独,抛弃所爱,时时警惕,克克小心,在明知是奸细的最爱的人面前演戏,几十年如一日,演的毫无破绽…………..
在智商上诸葛亮可以算作神,在情商上,司马懿才是神。综合智商情商考虑,虽然有千百个不愿意,但无疑,司马懿高过诸葛亮许多。
司马懿,奇葩。
最近跟同学讨论说有这么一种人,把所有的人看做是他的人脉,永远追求事业,感觉不需要朋友。他会快乐吗?我说:“可能我们觉得有朋友聊天是快乐,但他却把如何掌控别人,如何管理别人,如何获得成就事业当做快乐。”我想司马懿在梦境中可能会露出一丝笑容。
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当曹植在大殿上缓缓吟出这首诗时,已经身为魏王的曹丕眼泪也缓缓掉了下来,作为观众的我眼眶早已湿润。好久没有被感动过了。高希希把这个场景处理的真的太好,大殿上魏王天威堂堂,殿下昔日兄弟战战兢兢。这首诗不仅仅道出兄弟相残,更打动人的是命运的无可奈何,悲剧的无法避免,谁叫你生在帝王之家呢?你一生下来就注定了自己的宿命,要么努力挣扎干掉别的兄弟,要么被兄弟干掉,残酷而无奈……
      我第一眼看见曹植出镜时就喜欢上了这个自命风流的文士。瘦瘦削削的,宽衣长袍,长发凌乱,眼中隐隐然不可一世的傲气,脸上永远挂着酒气,两撇胡须略带颓废。把魏晋文士的风流不羁展现得自然而充分。在被押离府院时,他指着亭子对众文友说:“我等终日在此饮酒作诗,此停已饱染诗意,我死后就用这亭为我打造一口棺材。”说完,迈着跌跌撞撞的步子跟着许褚走了。“人生在世,但以快活论人生,我死后诗文足以传世,何憾之有?”这是一种人生态度,这才是我心中真正的文士。曹操会做文章,那不叫文士。只有抱有这种生活理念的人才配叫。
     最后他没死,继续他的诗酒人生去了。
这些都是看了高希希的三国后的感想,至于很多东西与三国演义不同,这也管不了了。很多人骂高希希不忠实于原著,台词雷人。我以前也这么认为。但看了开始几集之后,我便陷入了高希希的三国世界中。我现在想,这是艺术创作,不是严谨的史学记录片,完全可以有浓厚主观色彩。再者说了,最不忠实原著的是《三国演义》才对,而且就算是《三国志》,谁又能保证历史的完全真实客观呢。我一直觉得真实客观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因为有人的地方,就没有客观真实。
 
专业做教育,用心做服务!  本文由温州瓯文家教网www.wzqidian.com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