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薛宝钗


来源:温州瓯文家教网 日期:2012-3-4
温州瓯文家教网www.wzqidian.com 和大家分享一篇文章。  
关于《红楼梦》人物的评论,自《红楼梦》成书之日起就受到人们的青睐。“抑黛扬钗”更是在《红楼梦》人物评论中占据主导地位。直到今天仍有很大一部分人视薛宝钗为"伪君子",“伪善”,是外仁内盗的阴谋家。
在上世纪初期的著名红学家许叶芬所著的《红楼梦辨》里,就曾这样写薛宝钗道“宝钗后至,虽有母而不能自媒,计唯有极力自炫,使贾母爱黛玉之心移之于己,斯不患锦标飞去矣,故处处力反黛玉之所为。黛玉尖颖,宝钗则浑厚,黛玉清高,宝钗则和同。金钏死,宝钗情愿以己新衣服为之敛,此探春姊妹所不能者,而宝钗能之;配药需用人参,此尤氏,王熙凤不能为者,而宝钗能之。”
首先,读了许叶芬女士这篇文章之后,我第一个想到的是《庄子,盗拓》一文。文中盗拓指斥孔子说“今子修文武之道,掌天下之辩,以教后世。缝衣浅带,矫言伪行,以迷惑天下之主。而欲求富贵焉,盗莫大于子。天下何故不谓子为盗丘,而乃谓我为盗拓。”盗拓的意思很明显,我是光明正大,坦率的做强盗,而你孔丘是以文武之道为工具来窃取富贵。外仁而内盗,真是太卑鄙,太狡猾了!
许叶芬女士和盗拓骂孔子的道理是一样的。这样说宝钗,我想着也应该是广大诋毁宝钗朋友的看法。经过这样的解释,那薛宝钗就不仅不是一个普通的坏人,甚至比那些公然做坏事的家伙更坏。因为她所有善行德背后都藏着不可告人的动机。
事情难道真的是这个样子吗?薛宝钗难道真的是这样一个人吗?曹雪芹先生的原意难道就是这样的吗? 我是既不原意相信,也不相信。我觉得曹雪芹先生写宝钗绝对不会是这样。这只不过是一些人的误读罢了。
《红楼梦》开卷第一回就写道,“闺阁中本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己护短,一并使其泯灭。”另外作者又曾借主人翁之口,说出了那句最经典的“女儿都是水做的骨肉,男人都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觉清爽。”这不就是作者在开宗明义的告诉我们,书里所写的这些女儿都是天上无双,人间少有的吗?这些女儿的人品,模样自然也都是没的说的。试想,若那些女儿们的内心都是歹毒邪恶的,作者定不会辛苦十年,为他们讴歌立传。更何况薛宝钗还是书中最重要的女主角之一。
我们再来看,曹雪芹是如何在书中定位宝钗的。最先在那黛钗合一的判词里,写道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宝钗和黛玉,一个偏德,一个偏才。这是作者最珍视他们的优点。然后又在《红楼梦十二支曲。终身误》中写宝钗是“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山中高士”是说宝钗的涵养。“晶莹雪”是说宝钗的人品。宝钗之为人,由此可见一斑。最后,宝钗所抽的花签是“艳冠群芳,任是无情也动人”。不难看出,宝钗的容貌,人品,才干在众女儿中都是第一位的。作者既然这样写薛宝钗,又怎么可能把她设计成一个内心奸诈卑鄙的人呢?
同时也不难看出,曹雪芹在书中的本意是“钗黛名虽两个,人却一身的黛钗合一论”。林黛玉和薛宝钗她们是相互的,而不是相对的。林黛玉是那样一个清高有才之人,薛宝钗又怎么会逊色呢?就像俞平伯先生《红楼梦评论》里说的那样。“书中黛钗每每并提,若两峰对峙,双水分流,各极奇妙莫能相下,必如此放极情场之盛,必如此方极文章之妙。若黛钗稀糟,黛玉又岂有身份可言?与事实不符,与文情亦不合”。
当然,薛宝钗也不是一个完人。她也有缺点。就像花签上说的那样“任是无情也动人”。宝钗相对来说是有点无情的。她在闻知金钏的死讯之时,一同在旁的花袭人掩面而泣,而她基本没有什么伤心的表现。还有在柳湘莲被道士度化去之时,她的母亲心急如焚,他的哥哥落泪不止。而她却不以为然。这的确是宝钗人性中冷漠的表现,但这并不能说明她是一个“伪君子”。相反,我反而认为,她这一点点的冷漠并不能影响她整体的善良。我们试举两例:
通过书中的描述,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薛宝钗常常劝贾宝玉留心仕途经济,去读书考科举。因此又有人给她贴上了“封建卫士”的标签。我觉得这样来评价薛宝钗是不合理的。首先说,宝钗是一个有高尚品德的人,之所以说她有高尚的品德。是因为她的言行举止都是符合那个社会意识的要求的。那个社会的主流意识就要求她那样做,她也只能那样做受到别人的尊重和喜爱。说白了,她只不过是做了一个老实本分的人而已。
如果说,把那个社会和自然比喻成一个大戏台,薛宝钗只不过是一个安安分分照规定来演戏的演员而已。如果硬要让她别具慧眼看出那封建制度的没落与腐朽,让她站出来反抗。我想宝钗没有那种本事,她不是卢梭,也不是孟德斯鸠。(邵杰:川飞挺有水平,中外古今)
或者说,宝钗劝宝玉留心仕途经济,走读书做官的道路。就是维护封建礼教了吗?其实用“维护”这个词是多么的可笑。薛宝钗作为社会和自然这个舞台上的一个普通演员。安心唱戏,照本宣科,是她的职责。谈不上什么维护不维护。
她之所以会那样劝贾宝玉。那是因为她是一个理性的人。在一个理性的人眼里,人要想在当时的那个社会上生活下去,要想把人生这场戏演好。就必须要那样做。另外主要还是因为,她关心宝玉,她爱宝玉。她为了宝玉(或者说是将来的夫君)能够在这个社会上立足,不至于将来穷困潦倒。所以她才会很多次的那样劝宝玉。这只不过是最正常又平常不过的事罢了。假如,贾宝玉是一个和她毫无关系的人,既不是亲戚,之间也没有丝毫的感情。我想那是薛宝钗绝不会去劝那个陌生的贾宝玉。关于宝钗劝宝玉这一行为,如果用《论语》上的一句话,那就是“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悔乎?”。
说了宝钗那么多,像这样一个乖乖女一样的人,是“伪君子”的可能性几乎是不大的。但仍然有很多人对她产生那么多的误解。我认为主要是因为,在我们还没有真正了解薛宝钗这个人之前,我们便草草的给她设了一个“伪君子”的前提。在这个前提的引导下,我们再重新去看宝钗的言行,就会不自觉的认为她的许多言行背后是有别的动机了。但这也难怪,谁让作者把书中关于薛宝钗的人品的描写,很多地方都用成暗笔呢?可是话又说回来,如果我们在去了解薛宝钗之前,把她的设在一个“贤惠淑德”的前提下,不就没有那么多误会了吗?我们试举两例。
在第二十七回中,薛宝钗无意间听到小红和坠儿在蜂腰桥悄悄的说那些不合礼法的话,突然被她们发现。宝钗为了避免尴尬局面的出现,谎称是在和林黛玉玩捉迷藏,刚刚无意中找寻到这里。在这个故事里,很多人往往不去提宝钗的聪明,反而认为她是在行“移祸东吴”之计,在有意的陷害黛玉。真不知道这些人为什么硬要往这方面想。在当时书中那个有点紧张的情况之下。一个十五岁(可能有争议)的小姑娘能在短时间相处如此妙计脱身,不已经很了不起吗?
她当时在你们紧张的情况下怎么有心思,又怎么能够想的到去陷害黛玉呢?退一步讲,就算是作者是安排了一笔宝钗陷害黛玉的事,使小红和坠儿心里嫉恨上了黛玉,那为什么在后文中作者不再写出小红和黛玉有任何起矛盾的地方呢?红楼梦中可是无泛泛之笔的啊。另外,在那件事后,薛宝钗明明的已经知道了那两位丫头行为不端,她不仅不去想办法是她们身败名裂,却一直守口如瓶。替她们保全名声,这部正是体现了她善良的一面吗?
在第三十二回中,金钏死,王夫人想,林黛玉肯定不愿意把自己做生日的衣服,用来给死人装裹。但又一时拿不出别的新衣服来。此时薛宝钗主动的将自己的衣服贡献出来。这非要说成是薛宝钗在有意的排挤林黛玉吗?是故意在王夫人面前献媚吗?大家请凭自己的良心去想,在那样一个场合之下,除了林黛玉谁都没有做什么新衣服。
而林黛玉那种性格,又定是不愿意献出自己的衣服。可是不用衣服又不行。这会使王夫人不发愁吗?这会使王夫人不着急吗?而此时薛宝钗拿出自己的衣服给王夫人救急,正是基于她那贤惠淑德的本性。她是为了宽慰她姨妈的那颗焦急而又惭愧的心。仅此而已嘛。为什么非要认为她是在和黛玉唱反调呢?我想,如果当时薛宝钗不把自己的新衣服拿出来,肯定也会有很多人出来指责她“真无情!真小气!为了避自己的讳,就不知道宽慰一下她姨妈的心”
所以说,许多人对宝钗产生误解,就是因为他们在真正了解宝钗之前就给宝钗设了一个错误的前提,一个错误的“伪君子”前提。按照这个前提,再把关于宝钗的所有文字读下来,自然会不可避免的产生误解。
同时我觉得,把薛宝钗说的过于卑鄙,奸诈不仅是不可原谅的,也是不符合《红楼梦》的描写的。我认为曹雪芹所设计的《红楼梦》,正像余英时先生说的那样,“红楼梦是由两个世界组成的。一个现实世界,一个乌托邦世界”而大观园就是这个“乌托邦世界”。一个充满了牧歌情调的,诗意的世界。与其本身之外的那个污浊,肮脏的现实世界时完全不同的。大观园中的生活以明丽清纯为主调。大观园中的那些女孩子(也包括贾宝玉)也都是以明丽清纯为主调的。能进入大观园的人,需要的不仅是才能。同时需要的也是个人的品德,我想,这应该也是王熙凤尚能在大观园里留下一句“一夜北风冷”,而贾政,贾珍那一干人也只在“试才”一回在园里游戏了一遭后,就再也不被安排进园的原因了吧。
由此,我们再来看住在大观园里的第二号女主角薛宝钗,她的人品,才能自然也都应该是不错的。相反,薛宝钗不仅没有那些所谓的奸诈,她反而是一位真心追求真善美的姑娘。
书中第四十二回,薛宝钗发现林黛玉在读那些淫词艳曲,稗官野史的时候。她并没有要挟或打击林黛玉一丝一毫。而是急忙用心良苦的去劝止她。并教导他应以“针凿纺织”为重。这是她的真,她就是一个这样的人。第五十七回,书中描写宝钗经常的偷偷接济家境贫寒的邢岫烟。这表现的是她的善。须知,她这是在邢岫烟和薛蝌未定婚之前偷偷做的事,之前她是不可能知道他们俩会订婚的。这又怎么可能伪善呢?如果要说是在为自己扬名,那她这是在扬给谁看呢?第四十五回。她看到林黛玉寄人篱下,孤苦无依。病情又是一日重似一日。且该吃的药品又不方便和贾府人索要,于是主动的给黛玉每日的送去燕窝和冰糖。这是她的美。一种平常人所不具有的美德。
薛宝钗辛辛苦苦的做那么多好事,为什么就偏偏有人不承认呢?不承认还不算,还偏偏要处心积虑,别有用心的去诋毁他呢?做一个好人怎么就这么难呢?在这里我可能有点明白宋丹丹那句经典名言了“做人难,做女人难,做一个(好)女人——难。”
关于薛宝钗,我认为她的善良,她的贤惠,她的多才。都好似上帝给她的特意安排。好让这样一位凭此来营造自己一生的幸福。可是上帝偏偏却又和她开了一个偌大的玩笑,赐给了她本可以制造最大幸福的条件。最后又强塞给了她一个十分悲惨的结局。这样一个小女生已经够可怜的了,可为什么就有那么多人忍心的来诋毁她呢?殊不知,把一个人辛苦做到的善骂成是恶,阴谋。这比她本身所已有的悲剧命运还要可悲。难道我们让这样一个人在书页里流泪,在书页外面还要流泪吗?这对一个善良的人来说很不公平。(邵杰:好!)
最后我再补充一点,像诋毁宝钗这样的现象,在红学界之外也不少见。像《三国演义》里的刘备,《水浒传》里的宋江,作者辛辛苦苦塑造的道德楷模,都有被人骂做“伪君子”的记录。近来又有人怀疑《西游记》里那憨厚老实的猪八戒是别有用心了。这已几乎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这样的一种现象,我觉得应该是一种社会心理的反应。那些认为宝钗等人是“伪君子”的人。他们总不愿意相信这个世界有真心追求真善美的人存在。他们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失望的。他们对这个社会也是失望的。这应该算作是一种病态的,不健康的心理。(邵杰:深刻)
 
专业做教育,用心做服务!  本文由温州瓯文家教网www.wzqidian.com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