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故事的故事——《塞纳河边的沉吟》后感


来源:温州瓯文家教网 日期:2012-3-9
温州瓯文家教网www.wzqidian.com 和大家分享一篇文章。  
 
 
如果有如果的事,我会只埋首于我的《塞纳河边的沉吟》,单是浅浅的一瞥就已让我震撼,总有种所有开始都应从塞纳河开始。浪漫弥漫,性格和环境塑造的模型让人想模仿又羞于模仿,最后成了一种滑稽的卑下。许多天才人物是由痛给激发出来的,受到白眼和刺痛与后来的美丽光环成正比,这是一种愈——愈的蔓延。叔本华曾说:天才所以伴随忧郁的缘故就一般观察那是因为智慧之光愈明亮便愈看透生存意志的原形,那时便会了解我们人类竟是一副可怜相便油然兴起悲哀之念。那是种极至的表现,单纯至极,痛苦至极,麻木至极,自私与自恋是演绎生涯中他们不可缺少的饰品。现在的人们大多在假装,留下印痕的他们都遵循着人永远只能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的真理,昭示——在一种无自我的意念下会有恪守一生的昭示,可是随着审美眼睛的不断剥落,都暴露了,赤裸裸的摊在眼前,这时就一笑而过,心境是老道了还是无知了……
包尔晒解释“小孩子”,我们谈到一个小孩子的爱情,会弄错‘小孩子’这个词的意思,实际,没有更不孩子气的了。倒是成人的爱情往往是幼稚的,或者染着一堆和爱情本身不相干的成分。小孩子有自己的个性,然而没有任何社会人格,他的热情,爱可以说是一种“纯境”,在这专一的情感中只有他的对象存在,对象占据全部灵魂。这位“孩子”一生在痛苦中挣扎,每天忍受着至爱之人的冷漠,背负着“不祥的诗人,家庭的仇敌,地狱的宠儿和贴本的宫臣”的名号却给了时代一个“新颤栗”。《恶之花》让我认识到恶本身是自然的产生的,注定如此,善却总是一种创造性技能的产物。任何不是稍微有点残缺的东西,都带着几分冷漠无情,由此可以说,不规则——即出乎意料,惊异,诧异,乃是美的基本成分并且是美的特征。一种不包含不幸的美,痛苦被赋予韵律和节奏使心灵充满泰然自若的快感,我——在恶中寻得了美。从恶中源源溢于表的本愿才是如花的繁华,如梦的浮华,他感到没有比恶更能让人心接近真实,无有挂碍,无有恐怖,颠倒梦想。“好人”认认真真地生活在善中,这在他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上天创造生命也许就是为了让他亲眼看看这个世界可以真实的“恶”到什么地步,明明是一位慈爱的母亲,对待波德莱尔这个“孩子”却如此冷酷,如此残忍。她很容易化解他独自担当,努力避开孩子乞求的眼神,其实在某些方面做孩子的已是比她的心境更老而更苍凉。没错,他是俄狄浦斯情结,可谁能忍心呵责他孩子气的爱恋?!没有了灵魂,更需要用真实来填充空虚的内心,一颗麦子必须死了始可结实,而人类在达到较高境域之前也必须先尝一尝罪恶和逸乐的滋味,他心已死,只会也只能用罪恶和逸乐来慰藉。坦荡荡,恶中美被他就这样坦荡荡晕化开来,教了什么是现实什么又是现时。我们把现实这个名词解释得那样物质化,几乎只有眼睛看见的才算得是现实,这时一种错误。现实有他精神的一面,这一面到了近人的笔端,便说做什么象征,超现实,立体等等玄而又玄的诱人而又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名词。波德莱尔的现实可以容纳后人一切跳梁的把戏,然而他却不完全属于谁(他的属于只为一个——他的母亲),这叫我们明白现实和现时还有区别,因为现实孕育未来和理想一样永生,诗人的现实是一种提炼,小说家抓住一切浮动现象,但是只有诗人静静在感受那永长深厚的味道和暗流,那美恶之所以为美恶的力量。
引起的共鸣往往会让卑下来的仰望高贵(即使他是实在的卑鄙),即卑下的纯洁也觉得在卑鄙的高贵面前无法扶植真实的自我,早已被之融合。《贝多芬传》译者序:唯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难;唯有看到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唯有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才能挽救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族。会赞同会感动往往是由于那部分文字撩起了内心的柔软,而对于我们更是带着一种近乎盲目的崇拜来膜拜这些文字,这些艺术,这些思想,甘愿为之卑下,卑鄙。不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不经劫难磨炼的超脱是轻佻的,逃避现实的明哲是卑怯的,中庸,苟且,小智小慧是我们的致命伤。这次在这里学会的是生命的厚重,生活的厚味。面向现实,走向现时,用生活形象思想,用思想演绎真实的苦难,再坏再遭的也不过是这样吧!只要生活还在继续,只要思想还在活动,只要乐符还在跳跃,只要肩上还有可以承担的重量,就有了美好。有多么的恶劣,那么所创造的美就有多大力量与之相抗,当恶与美势均力敌时,真实的自我就无需任何外物来扶植。
音乐的力量是无穷的,曾经一首《黑色星期五》让世界恐慌,随之全球禁播,为什么禁播?不过是乐符在跳跃,因为人们听到的,想到的东西往往比看到的更残酷,更可怕。贝多芬的乐海里仿佛有源源不竭的力量,无私向干旱的沙漠里喷洒,哪怕改变不了沙的颜色,却能增加沙的重量,让海市蜃楼的恐慌变得沉稳安静。
波德莱尔把一个新天地给我们,这新天地在我们之内,而不在我们之外,他有《恶之花》,但他不是作恶,他是弱者,一个时时在反抗又时时在渴爱的孩子,反抗不成功,流放于下污的精神游离者;他的统治没有终结,才在开始,并不过分,因为“现代”是永远的,“犯戒”是可能的。人最脆弱的时候便相信爱,最坚强的时候便相信恨,爱 恨一念,一夕,一瞬而已。巨人的痛苦由心发声,奏出来让人相信生命是有重量的,生活可以是坚强来过的,他们同样有恶,但在反面却美得惊人,所以人身上有多少美好的东西——出乎意料;人身上有多少丑恶的东西——同样出乎意料。
你年轻的眼泪落于我渐老的微笑之上,执着让我们忠于没有故事的故事,绝对的真心唱吟在塞纳河边,我们和我们膜拜的天才在最美好的日子留下没有明天的故事。微笑在心情上,回荡在绝哀的美丽中,凝结在年代中小孩子身上,沉吟在塞纳河,永恒在没有明天的未来,幸运笼罩我。
后记
感觉每部作品都是作者的灵魂,灵魂的强烈渴望化为现时的文字,而潜入灵魂内部与我们直接交流的是思想。蒙田:“生活即思想”,思想能走多远,生活就可以被演绎成多少本版本。体味作品,惊叹文字的魅力,缅怀痛与美,感动他的脆弱——从灵魂开始。那紧握而痉挛的手指始终抓不住那粒时光的流沙,所有人生庄严的许诺都化作无尽灰烬从指与笔间无声滑落,留下的是灵魂,不朽。书中教会的不过是感动别人的感动,回味别人的记忆﹙而那些记忆的画面会随着时间变黑白,斑驳了眼球﹚,随着文字高而兴低而衰……我们自己的学会却是多样的。(邵杰:需要好好修改,有很多不通的地方。内容好像还有点深度。)
专业做教育,用心做服务!  本文由温州瓯文家教网www.wzqidian.com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