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海明威
从失败中培养成功。障碍与失败,是通往成功的两块最牢靠的踏脚石。若肯研究它们,利用它们,便没有别的因素更能对一个人发挥作用。——戴尔·卡耐基
“秋风起……天气渐渐冷了,树叶渐渐黄了落了。”
“被雨打折了的向日葵,天晴了,它仍旧向着日,美满地开花,美满地结实。”
“……白蓼花,红蓼花,经了许多雨,许多风,红的仍旧红,白的仍旧白,不曾吹折它的枝,洗褪它的颜色。秋!这样光明鲜艳的秋!”
这是著名文学家沈尹默写的一首诗《秋》。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而且蕴涵着丰富的哲理。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也是万物萧条的季节。就好像人生,有成功的高潮,也有失败的低谷。
综观历史的进程,我们就会发现:整个人类的历史,其实就是高潮与低谷的更替,一个朝代由兴盛走向衰败,改朝换代后,必然又是一个文治武功的太平盛世。历史就是在低谷与高潮、兴盛与衰败的交替中向前发展的,绝望的黑夜后面总是灿烂的黎明。
一个人的一生注定既有高潮也有低潮,既有峰顶也有低谷;不可能永远春风得意、一帆风顺,也不可能永远背时背运、道尽途穷。所有的困难都有尽头,只要一个人拼力攀登,就可以更快地到达顶峰;只要一个人主动奋斗,就可以更快地突破逆境。
海伦·凯勒是美国著名的聋哑作家,她在两岁的时候就被病魔残酷地夺走了视觉、听觉和说话的能力。看不见、听不见、不能说话,这对于一个两岁的孩子来说,真可谓是生活在三重苦难的地狱中。但是生活并没有抛弃凯勒。正当她的父母为她将来的生活忧愁时,帮助他们的天使出现了。一位家庭女教师来到她家,教会了小海伦如何与人打交道,如何表白自己。海伦在老师的帮助下,刻苦学习,最后考上了著名学府——哈佛大学,用自己不健全的身体为她的人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她还在老师的无私帮助下,在全世界旅行,并献身于帮助聋哑人的教育事业。
遭遇挫折是人生必经的坎。当挫折来临的时候,我们没有选择,只能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实并做自我调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有一座15世纪的教堂遗迹,上面留有一段题词警策人心:“事必如此,别无选择。”消极逃避可能毁了一个人的生活,也许会使这个人的精神崩溃。“事必如此,别无选择”,即使贵为一国之君也不得不常常这样提醒自己。英王乔治五世在白金汉宫的图书馆就写着这样一句话:“请教导我不要凭空妄想,或作无谓的哀叹。”哲学家叔本华也曾表达过同样的看法:逆来顺受是人生的必修课。诗人惠特曼的话同样说明了这种人生必不可少的态度:“让我们学着像树木一样顺其自然,面对黑夜、风暴、饥饿、意外与挫折。”既然遭遇挫折是人生必经的坎,那么我们就必须教孩子学会接受挫折。
所谓挫折,是指事情不如预期时的情境与感受。不同年龄的孩子会有不同的挫折经验,也有不同的表现。对幼小的孩子来说,他想要玩具,妈妈却把它收起来了;或者他想吃肯德基,妈妈不允许,这些都可能导致他有受挫折的感受。面对挫折时,年幼的孩子通常是以哭闹或发脾气的方式表现出来。对学龄期的孩子而言,挫折感的来源就与幼儿不一样了,他们可能是遇到困难无法解决,或无法达成预期的目标,例如希望能考个100分,结果只考了80分,这时候的孩子在面对挫折时,表现出的则是生气、沮丧、觉得丢脸等情绪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