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早期教育并没有取得百分之百的成功,但是其卓著的功效却不容我们否认。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这样一种事实:许多在工作中惠泽于民,并以其才华而名垂青史的杰出人物,都是在上述的特殊教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注意到:这些接受特别教育的孩子,会因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的惊人成绩,而产生其它"并发症"。
二十多年前,在东南亚某国出现了一个据说是两千年才有一位的天才儿童。这位少年的智商高的不能测量,远远高于当时的智商最高值197。具推算,这位少年的智商指数达到210,从而被记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三岁时,他不仅能说本国语言,而且还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和德语等。四岁时到日本上电视,向公众展现他天才的风貌。令日本观众震惊的是:一道大学入学到似的不定积分难题,他只用了三分钟就正确无误地算了出来。
这位天才少年八岁时也到日本来过,后来就再也没有他的消息。某电视台为了探听究竟,专门就少年后来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但是也不知道少年在哪里。唯一获得的信息是:那位4岁就在大学当旁听生的少年,17岁参加全国高考统考时,考是考上了,但平均成绩只有65分。在全部考上的2763名考生中排名第2420位。现在,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已除去了他的名字。关于他真实的情况,我们一无所知。但是,对他的中伤和各种猜测却无所不至。
写这位少年的书有三本之多,但是书中却没有片言只语提到教育方法的问题,只是一味地罗列该少年的优秀成果,如出生三个月就能说"爸爸,妈妈",一岁就能够解答微积分等。不过,从少年父母同意日本媒体披露少年的才能这一点来看,我们可以想像:少年是接受过相当热心的特别教育的。
不知为什么,在中国会时不时有天才少年的诞生。而在日本,这样的少年却闻所未闻。但是,只要幼儿教育做得好,就一定会产生令人吃惊的成果。于是,孩子的父母开始觉得孩子是天才,社会上也沸沸扬扬地传说:这孩子是天才。这样一来,"早期教育"不久偏离正轨,"早期教育"的形象不就受到损害了吗?
要把优异成果的出现看作一件好事情,最重要的事做好后面的工作。如果不能把孩子显露的才能进一步发挥出来,不能把孩子显露的才能和其它别的才能结合起来,孩子才能的显露就变成了炫耀,父母过高的期望也会随之落空。而且,对孩子而言也十分不利。
一般人对才能教育和早期教育持批评的看法,之所以如此,原因之一是:他们担心象刚才所举的例子一样,即使少年小时候多么具有学习的才能,如果他不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不能凭才能从事一项很好的工作,那也不是毫无用处吗?不错,对父母来讲,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即便是一个平凡的人。也能幸幸福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