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应协调一致


来源:温州瓯文家教网 日期:2013-7-11
温州瓯文家教网www.wzqidian.com 和大家分享一篇文章。  
对孩子的教育保持一致性,这是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的一个重要目标。所谓家长对孩子教育的一致性是指:所有的家长,包括父母亲、祖父母、外祖父母等,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有共同的目标,在方法上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形成家庭教育合力。
从理论上来说,一般家长都会同意在教育上的一致性,问题在于具体到某一时、某一事,家长之间很难达成一致。例如,在一些家庭中,父母之间、父母与祖辈(爷爷奶奶、姥爷姥姥)之间,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经常发生观念冲突、内容矛盾、方法不同的情况。他们相互间很少商量,各行其是,甚至各执己见,在孩子面前争吵,有时出现母亲唠叨、父亲训斥、爷爷“打圆场”、奶奶袒护、外公外婆充当“保护伞”的混乱现象。还有的父母当孩子有点成绩就彼此争“功”,孩子有了问题就互相推诿。孩子在做了错事不是先承认错误,而是先向爷爷奶奶们求援,寻求庇护。这些都造成了家庭教育的不一致,影响了教育效果,很容易使孩子形成不良品德和行为习惯。
因此,家庭中有必要正确处理内部的关系。参与教育的家庭成员(父母、爷爷奶奶、姥爷姥姥)都要经常阅读家庭教育的书报杂志,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交换对教育孩子的想法,取得共识、互相配合。在实施教育时,使孩子感到家长在这些地方是一致的。如果有分歧,也不能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千万不能当着孩子的面,固执己见,互不相让,各行其是,以免孩子或是无所适从,或是有机可乘。遇到这种情况,正确的解决办法是,争论的双方暂停对孩子的教育,交换看法后再对孩子提出一个合情合理的一致意见。久而久之,家长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就会形成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尽量一致的家庭氛围。
家长的教育也要保持前后一致,不要今天说对的事情,明天又说是错的,这样容易导致孩子的迷惑不解,他们觉得父母的要求混乱,而且弄不清什么事情重要,认为什么都是可以改变的。
此外,家庭教育还应和学校教育保持一致。要使儿童形成良好的心理和行为习惯,需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共同培育。美国社会教育学家威拉德?沃纳指出:“从理想的观点出发,家长和教师在以下两方面享有共同点:都希望事情朝着最有利于孩子的方向发展;但事实上,他们却生活在不信任和敌意的环境中。都希望孩子好,但却是不同的‘好’,所以由此引发的冲突不可避免。”由此可见,学校和家庭教育存在着种种不协调的尴尬局面。
一些父母因为工作忙、家务重,很少跟学校老师联系,也不了解学校教育和孩子在校的表现。有的父母言行举止有悖于学校教育,这必然导致孩子认识上的模糊和观念上的混乱。在学校里,常见这样的情景:一位家长抱起与别人打架的孩子说:“你没长手?怎么不打他?”有的孩子打了小朋友,还振振有辞地说:“我妈妈说了,谁撞了我,就狠狠地揍他。”老师对孩子的教育,被家长一句话给否定了,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无论有多忙,父母都应抽出一定的时间,积极主动地去学校与老师取得联系,一方面可以了解学校的教育要求、内容,了解孩子在学校里思想行为的表现,以及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向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反映孩子在家里的情况,接受老师对家庭教育的指导,积极支持和主动配合学校的教育活动。
这种家庭、学校及社会的协同教育,才能促使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从而得以健康成长。特别是要纠正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家、校更应相互沟通,相互支持,否则,对孩子的教育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
小故事
在名著《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中,记录了卡尔?威特的一次经历:
在一次散步中,我发现了一件令人深思的事情:
在散步的过程中,邻居史密斯太太发现女儿的裙子被弄脏了,她立刻生气起来,开始冲着女儿大声责骂。看见女儿大哭以后,她又马上给了女儿一小块点心。
我问史密斯太太:“您为什么要责骂女儿呢?”
“她总是这样经常弄脏自己的裙子。”史密斯太太这样回答。
“可是,您为什么又给了她一块点心呢?是为了表扬她的行为还是为了给她受责骂的补偿?”
史密斯太太哑口无言,她不知该如何回答我。
这时,她的小女儿也已经被弄得糊里糊涂,她也不知道为什么母亲会责骂她,更不知道挨骂之后为什么很快又得到了点心。
 
专业做教育,用心做服务!  本文由温州瓯文家教网www.wzqidian.com编辑整理。